您现在的位置:大连市企业联合会 > 布局碳中和 首创股份有话说

布局碳中和 首创股份有话说
2021-03-18 14:52:53   来源:   点击:

    站在“十四五”的起点,环保产业迎来了关键的一年。去年9月,我国宣布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,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。3月1日,环保行业两部重要法律条例——《长江保护法》以及《排污许可管理条例》(以下简称《条例》)正式实施。适逢全国两会,在“十四五”的开篇之年,作为环保产业主导企业,首创股份如何理解中国的环境建设和环保产业的未来?一起来听听首创股份的声音吧!

    加快环保产业价值链重构 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

    面对碳中和的新目标和“十四五”的新起点,首创股份积极建言献策,展现环保企业应有担当。在今年两会上,首创股份总经理杨斌提出,“十四五”是我国迈向碳中和的关键时期。环保行业天然具有绿色低碳属性,将迎来新一轮产业价值链重构升级的新机遇。

    杨斌认为,应加快环保产业价值链重构,促进碳中和目标实现。国家尽快实施碳排放额度分配和交易办法,完善碳金融制度,形成正向的碳排放激励导向;国家和地方政府牵头,加快环保资产整合,通过核心企业的产业链整合能力,建立全周期碳核算、碳减排考核体系,带动上下游转变生产方式;树立系统发展观,发挥自然生态的自我净化作用,灰绿结合,绿色优先,避免单点过度治理,协同实现减污降碳目标。未来的环保设施不再是终端能源消耗点,它将成为新的资源能源中心,重构产业价值链,成为碳中和的贡献者。

    “我们环保人,对实现碳中和目标充满决心和信心。”

    低碳视野下 环保产业面临非常多的机遇

    我国碳中和“30•60”目标的提出,为环保产业带来了新的挑战,但其也会对环保产业会产生巨大的刺激作用,可能对产业带来新的重置或变革。杨斌认为,最近,国务院颁布《加快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的指导意见》,从《指导意见》的精神来看,低碳视野下,环保产业面临非常多的机遇。

    就首创业务相关领域来说,城镇污水处理厂厂网一体化、城镇生活垃圾处置、农村人居环境的改善,都酝酿着巨大的商业机遇。“当然也要看到这其中的挑战,无论国企、民企还是社会资本,都应积极转变商业模式,从中发现更多的商业机会。”

    强化排污许可权威性 改进排污管理环节

    3月1日实施的《排污许可条例》,根据污染物产生量、排放量和对环境的影响程度,实行分类管理,对影响较大和较小的排污单位,分别实行重点管理和简化管理。依法将水、大气、土壤和固体废物等污染要素纳入许可管理,逐步将噪声等污染要素通过修法全部纳入管理。最终,要实现环境要素的全覆盖。《条例》规定,排污单位应当按证排污,排污行为必须与排污许可证相符。

    针对排污许可,首创股份在接受《证劵日报》采访时指出,排污许可制试点以来,虽然大部分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实施颁发排污许可证,为加强固定污染源管理发挥了重要作用,但有些地区一定程度上也存在重发证、轻证后监管,持证排污单位不按证排污、不达标排放等问题,排污许可权威性需要强化。发放排污许可证仅仅是管理的开端而不是结束。

    《条例》的实施如何影响企业排污?《条例》要求在排污管理环节强化排污单位主体责任和义务、强化主管部门事中事后监管。《条例》的实施将有效遏制污水厂上游的排污企业以往不规范的排污行为,有利于改善污水厂进水水质、避免水质异常对污水厂处理工艺的频繁冲击、适当降低污水处理企业因来水导致出水不达标的风险。

    注重技术研发 推动技术引领污水业务改革

    《条例》的实施对于污水处理企业而言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,在进水水质逐渐稳定后,也须加强内部防控,强化污水处理过程的规范化和精益化管理,不断降低处理成本、提高处理效率、减少污染物排放量,为有效“节能减排”做出更大贡献。

    在污水处理方面,首创股份自主研发Create好氧颗粒污泥技术,这项被称为污水处理领域“核武器”的技术,将有效减少污水处理厂占地面积、大幅度降低运营成本,同时具有出水水质高与运行管理稳定性高的特点。同时,首创股份打造国内首个应用“3R WATER未来污水处理技术”的污水处理厂。“3R WATER未来污水处理技术”成功搭建了一套“资源提取、能量平衡”的可持续未来污水处理技术体系,并对污水资源化技术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研发与储备。3R Water工艺包能够在污水处理量不变的条件下,实现污水处理厂的精细化运行及高品质碳源、有价资源能源回收和再利用,打造污水处理厂的“碳平衡”,将粗放的传统高耗型污水处理厂转变为低环境影响、强化资源和能源转化的工厂。

    未来,首创股份在城镇污水处理业务方面将在现有业务规模的基础上,持续打造优势业务片区,基于技术创新能力,实现技业一体、数字化转型,构筑新的竞争壁垒。

来源:首创股份公众号


上一篇:钟志华院士:智能制造推动我国制造业全面创新升级
下一篇:董明珠:中国应该推行自己的标准