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现在的位置:大连市企业联合会 > 林毅夫:从五类产业理解中国经济

林毅夫:从五类产业理解中国经济
2019-05-07 09:51:19   来源:   点击:

      林毅夫曾经担任世界银行副行长兼首席经济学家,是中国最知名的经济学家之一。从世界银行卸任之后,林毅夫回到中国,担任国务院参事和北京大学新结构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等职务。

      新结构经济学是林毅夫提出的经济学理论。他根据自己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观察,以及在世界银行期间对其他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了解,提出了新结构经济学的概念。

      在这一理论中,林毅夫把中国目前的产业分为五类,分别介绍了这五类产业该如何进一步发展,今天我们在这里介绍他的观点,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启发:

      第一类是追赶型产业。林毅夫说,2016、2017年中国的人均GDP同美国、德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相差还很多。尽管它们有的产业中国也有,但收入水平比中国高,原因是这些国家的劳动生产率水平更高、技术水平和产品附加值更高。

      如何把这些产业的水准提升到发达国家的水平呢?林毅夫说,有四种方式:

      1.并购。通过并购先进公司,引入技术,再嫁接到中国公司的产品上,从而提升产品质量和产品价格。

      2.在拥有先进技术的国家去设立研发中心,吸引当地的工程技术人员来为公司工作,研发新技术。

      3.吸引外资到中国设厂生产。在新中国初建阶段,汽车行业就采用了这种方式。

      4.自主研发。

      第二类是领先型产业,也就是中国现在已经在国际上领先的产业。这些产业的公司要做的是,通过研发新产品和技术来继续保持优势。

      林毅夫说,企业的研发是建立在基础学科研究的基础上的。但由于基础学科研究通常以学术论文的形式出现,而且会变成公共知识,所以公司做基础科研的积极性并不高。这种情况下,就需要政府来支持基础科研。

      第三类是转阵型产业。林毅夫说,这是从军队里学来的一个词,就是我们应该转变阵地了。应该转变阵地的产业是劳动密集型加工产业。过去中国因为工资水平低而享有优势,现在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,这个优势正在丧失。

      这个产业的进一步发展可以通过两种方式:

      一是有能力的企业向价值链中较高的部分转移,比如经营品牌、产品设计、产品研发、质量管理等。

      二是把工厂转移到工资水平较低的地方,比如中国的西部,或者海外其他低收入国家。

      林毅夫说:“尤其现在建设一带一路,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人均GDP在我们的50%以下,有的只有我们的10%,如果能够抓住这个窗口机遇期,也可以实现腾飞。”

      第四类是弯道超车型产业。这类指的是中国和发达国家在一个起点上,可以直接竞争、甚至超越的产业。

      林毅夫说:“从上世纪80年代以后,由于移动通讯、互联网等新技术出现,涌现了一些产品和技术研发周期特别短、以人力资本投入为主、物质资本和金融资本需要相对少的产业。”这些产业就是中国跟发达国家在同一起点上的产业。

      在人力资本方面,由于中国教育的快速发展,中国跟发达国家已经没有多少差距。而且, 在以技术为主的新业态,中国甚至还有比较优势。

      “首先,因为我们人多,所以天才就多,在技术发展上只要有一个突破,全社会都突破了。其次,我们的国内市场大。新产品、新业态,只要研发出来,很快在国内可以形成规模经济。第三,在硬件上,中国的产业在世界上部类最齐全、配套能力最强。所以只要有个想法,在国内马上可以形成产品。像共享单车,这个想法一出,马上在国内会形成一个庞大的产业,这在国外是不太可能的。”

      这种产业也是创业公司密集的产业,需要政府提供的支持是:提供一个宽松的创业环境,减少创业的关卡。

      第五类产业是战略型产业,研发周期很长,需要更高的人力资本,金融和物资资本的投入非常大,但中国仍然应该做。

      这类产业分为两种:第一种是战略型行业,它的技术和产品对未来中国的国计民生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,比如新能源、新材料、生命科学、空间海洋技术等。第二种是跟国防安全相关的产业,比如战斗机、航母、大飞机等。

      第一种可能还有民营企业来做的空间,第二种资本投入非常大、研发周期非常长,民营资本通常没有办法承担,这种情况下,“对于这些产业的扶持,就应该跟发达国家学习,由财政上直接拨款来支持研发。”

      以上就是经济学家林毅夫对中国当前五类产业的划分,以及进一步发展的建议,希望能对您了解中国经济环境有所启发。


上一篇:俞敏洪:未来要让位给年轻人 新一代培养要突飞猛进
下一篇:张勇:企业一号位不可推卸的两大责任